①杭州这座博物馆,未开先火!
3月的杭州,乍暖还寒。经历过雨水“洗礼”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远远望去,像一块镶嵌着绿宝石的白玉。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投集团提供)
今年上半年,这座历时2年建设的临平地标性建筑就要正式与大家见面了,周边市民早早地就按捺不住了——有人架起设备在馆前直播,带着网友“云参观”;有人提前“打卡”网红点位,发到社交平台引来一波流量……
这座博物馆何以承载临平人的期望?又如何担起杭州文化新地标的声名?
不妨跟随该项目的建设公司杭州临平开发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开投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先来一次实地探访吧。
往外:给建筑以创新
向下俯瞰,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外形如山,通过高低错落的屋面和大面积开放式石材幕墙,营造出起伏的山峦意象。
“整个建筑设计以‘以玉为媒,间架为山’为核心理念,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开投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27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群采用地景式布局,化解为多个并置的“间架”空间,既呼应传统木构建筑的原型,又通过现代几何线条传递简洁高级的美感。
博物馆一侧(曾敏 摄)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守其本亦创其新。这种创新基因已渗入博物馆的建筑肌理——非对称堆叠与锐利折线切割的设计,颠覆了传统建筑的平衡范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简约审美。
为了进一步打破人们对博物馆严肃庄重的刻板印象,博物馆设置了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点:西南端的仰角墙面以倾斜石材交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很容易“出片”;北面的悬浮楼梯与通透幕墙交相辉映,踏上顶部可向北眺望玉架山遗址公园,风景独好……
悬浮楼梯、西南仰角(曾敏 摄)
“博物馆的主体工程已于2024年底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展陈施工。”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蒋童勋表示,为了让博物馆与公园更好地融为一体,玉架山遗址公园也在同步开展展陈施工,并进一步完善周围附属配套,提升环境绿化品质。
届时,前方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后方是稻浪翻滚的生态农田,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恰似一条纽带,串联起一曲跨越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时空交响。
向内:给文明以温度
这几天,博物馆室内,约40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设备调试、展柜摆放等工作。开投集团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工人过年也没回家,就是为了赶在5月博物馆对外开放前完成展厅装修。
工人在展陈施工(由临平经开区提供)
展陈施工的现场负责人笑称“压力山大”:“外部建筑已经建设得很美观了,我们展厅的质感必须跟上才行。”
从东南端的入口进入,按照游客动线,一楼分别设置了临平遗址厅、茅山遗址厅、特殊人群体验厅以及社教中心、文创区。每个展厅都采用了主副线的设定来阐释各自的故事。比如临平遗址厅,主线是系统介绍良渚时期临平遗址群的自然环境和先民生活,副线是介绍考古学复原史前文明的方法。
古文明的温度从指尖流淌进现代人的内心,良渚先民的故事通过“实物+实景”的叙事方式向人们娓娓道来。
玉架山遗址展厅口(由临平经开区提供)
二楼的玉架山遗址厅是整个博物馆里面积最大的展厅,约1347平方米,将展出1000余件出土文物,涵盖玉器、陶器、石器等不同类别。参观者可站在二楼北望公园观看玉架山遗址的实景,然后回到展厅近距离了解实物,由此形成了玉架山遗址的体验闭环。
开投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二楼的观景台还充分利用这种内外交融的设计优势,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考古复原的虚拟信息同遗址真实世界巧妙融合,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北望一号环壕(曾敏 摄)
回到一楼中央大厅,透过幕墙玻璃向北望去,黑色石材地面与镜面水池自然衔接伸入远处遗址,那里正是遗址一号环壕。
星空顶(曾敏 摄)
此时若将大厅的顶灯打开,厅内星星点点如浩瀚星空,仿佛将千年文明照进了现实——五千年前的一粒稻种,在玉架山的沃土中苏醒,诉说着良渚文明的故事;五千年后的今天,一座考古博物馆在临平破土而立,让沉睡的文物再次折射出文明的光辉。
②杭州一批交通工程迎来新进展
近日,杭州一批交通工程迎来新进展:杭州都市区中环320国道余杭华坞至富阳高桥段工程(中环富阳北段)全线动工,S2沪杭高速公路乔司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评审。一起来看!
320国道余杭华坞至富阳高桥段工程全线动工
近日,320国道余杭华坞至富阳高桥段工程(中环富阳北段)全线动工暨全力攻坚700天活动举行,这标志着中环富阳北段全线动工,项目力争2027年春节前完工。
项目起点顺接余杭段骆家岭隧道,终点位于高桦线(金桥北路)交叉处,长9.6公里,一级公路标准,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地面道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骆家岭隧道出洞口至勤乐互通段约6.2公里,采用高架桥(无地面路)断面,路基宽32.5米;勤乐互通至终点段约2.6公里,采用“高架桥+地面道路”断面,全线设置桥梁8287.3米/2座。
▲勤乐互通
作为杭州都市圈中环的重要组成,320国道余杭华坞至富阳高桥段工程建成后将与金桥北路连通,将进一步完善国道路网布局,为余杭与富阳之间架起又一条通道,进而优化空间结构,对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经济大循环,促进沿线乡镇(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优化、城乡一体化融合、区域经济互联互通等具有重要意义。
S2沪杭高速公路乔司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评审
近日,S2沪杭高速公路乔司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评审,这标志着距离项目开工又近一步。
本项目起于沪杭高速下穿杭浦高速分离立交桥北侧,沿现状沪杭高速线位布置高架桥,路线自北向南上跨翁梅街、龙湾街、羊头坝路等地面道路,终于杭州绕城高速乔司枢纽跨线桥下,顺接现状沪杭高速公路。主线全长约3.5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设置桥梁2678.7米/1座;保通道路全长约3.4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本项目的建设对打通杭州城市交通脉络,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优化乔司一体化开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③“好房子”标准如何落实?最新解读!
近日,《杭州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该《导则》将于4月1日起施行。
杭州在住宅品质提升上有哪些差异化创新?“好房子”标准如何落实?开发商做不到怎么办?今天,杭州市建委房开处、行政审批处相关领导及行业有关专家作了解答。
1.关于“住宅品质提升”有没有具体的刚性标准?比如倪虹部长在最近的记者会上讲到“好房子”的建设指南其中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杭州将如何“立标准”、如何抓项目,如何落实?
回复:围绕“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目标,《导则》中明确了一系列的具体标准,例如:从安全角度考虑,将二类高层住宅的耐火等级标准从二级提升为一级,住宅单元、架空层出入口需设置挑出长度不小于1.5米的防坠落雨篷等;为提高舒适度,明确住宅层高不小于3米的基础上,对大户型要求层高不小于3.15米,高层住宅应设置层高不小于4米的架空层等;注重绿色节能,规定住宅建筑要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设计,空调、灯具、水泵、风机等主要设备的能效等级要达到国家现行能效2级标准等;打造智慧住区,要求小区要设置智慧安防、智慧管家、智慧停车等智慧管理系统。
2.政策提出房子要绿色智慧,怎样实现?
回复:《实施意见》与《导则》在“绿色智慧”上形成“政策引导+技术指引”的双重保障,覆盖从设计、建造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推动杭州住宅向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方向高质量发展。在绿色低碳方面,《导则》明确要求住宅建筑要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空调、灯具、水泵、风机等主要设备的能效等级要达到国家现行有关能效标准规定的2级标准,地下的照明要采取动态智控的节能措施等;在智慧化方面,《导则》要求小区要有智慧安防、智慧管家、智慧停车等智慧管理系统,公共电梯的运行状态、生活水箱的水质等都要进行智能检测,实现智慧运营,全装修的住宅要预留电动窗帘、监控摄像头的电源,为智能家居创造条件。
3.如果开发商做不到,要怎么办?如何确保意见落到实处。
回复:首先,住宅品质提升试点项目将在供地前规资部门出具的地块《建设条件须知》中进行明确。开发商可以根据《建设条件须知》明确的相关住宅品质提升建设要求,在拍地前进行项目成本测算、比较等工作,再行决定是否参与拍地及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将加强对试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目前市建委正在牵头制定试点项目监管机制,后续各相关部门将围绕各阶段职责分工,在土地出让、规划选址、方案和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管、项目验收、物管运维等各环节发挥好监管把关作用,并积极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等形式依法依规加大巡检抽查力度,对未达到《设计导则》提升要求的试点项目要严查严管,督促整改。同时注重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将相关行为与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勘察设计等各行业条线信用管理评价体系挂钩,引导行业规范自律,切实提升住宅品质。
4.实施意见对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健康发展有哪些意义?
回复:前几天两会期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好房子政策高度重视,应该说杭州出台的实施意见恰逢其时。实施意见的出台对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更高的品质标准和更好的小区配套,包括去年年底杭州出台的计容新规使得新房得房率极大提高,这些都将进一步激发潜在的改善性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并且智慧、绿色等技术标准在好房子中的广泛应用还将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实施意见不仅强调了好房子建造,更强调好服务。这将倒逼房地产企业从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型,通过服务创新如智慧物业、健康服务等延伸企业价值链,为房地产企业开辟新赛道。
5.相较于其他城市的同类政策,杭州在住宅品质提升上有哪些差异化创新?
回复:杭州市《导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贯彻国家对“好房子”的建设要求,也吸收了兄弟城市住宅品质提升的好经验,和同类政策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对住区的环境品质要求更高。如高层住宅底层一定要架空,且架空层高度不小于4米;住宅层高在不小于3米的基础上,对大户型要求层高不小于3.15米;强调人、车分流,鼓励结合景观设置风雨连廊等。二是对当前群众关注的痛点问题,采取的措施更严格。如针对噪音防治,对住宅分户墙和楼板提出更高标准,要求住宅分户墙厚度不小于240mm,户内阳台以外的楼板厚度不小于120mm等;针对厨房串味,要求厨房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品;对住宅适老化问题,要求所有的设置公共电梯的住宅,每居住单元要至少设置1部担架电梯,而目前国家的要求是12层以上才需设置。三是更加关注住宅的细节,使生活更温馨。如规定住宅户型一定要设玄关;要求单元门厅和电梯内装空调,单元电梯厅至少设置一盏非延时自熄照明灯,实现“不管多晚回家,总有一盏灯守候”;根据杭州市的气候特点,要求住宅地下、单元入户门厅应设置除湿系统并做好冷凝水的排放措施;对大家关心的宠物问题也给出了建议等。
6.“好房子”建设房地产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为深度激发开发商落实“好房子”标准的积极性,政府会不会实施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具体有哪些?
回复:后续,我们将根据试点项目的特性,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规划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以提高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严格执行品质标准的示范项目,我们也将鼓励金融机构如银行等,通过设立绿色通道、增强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积极倡导品质住宅示范项目申报西湖杯、钱江杯、鲁班奖等荣誉称号,也将予以一定的支持。
7.《导则》哪些标准是之前没有具体规定的,现在做了硬性补充的?
回复:现有的《导则》条文基本是对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的补充和提升,国家规范已明确的条文,没有再列入本导则。如国标要求住宅卧室不能贴临电梯,而《导则》进一步要求住宅套内的“书房”“健身房”“活动室”等类似功能名称的使用面积大于7平方米的独立房间,均不应紧邻电梯布置;再如住宅配套用房及商业服务网点的空调室外机设置于其屋面时,空调室外机与住宅门、窗的水平距离规范没有明确要求,《导则》补充要求不应小于10米。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zy.tttmy.cn/news/10531.html